10月16日,银登中心在其官方公众平台公开了2024年第三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数据,三季度成交额为645亿元(未偿本息口径),成交量为213单,无论是从成交总额还是成交数量上,业务整体运行同比、环比齐齐走高。
从全年数据来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挂牌金额合计1627.1亿元,成交金额合计1276亿元,这也是今年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市场首超1000亿元规模。
其中批量个人业务份额最高,成交额为546.6亿元,占比84.74%。同时据10月14日银登中心公布的最新一期“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来看,距离9月18日披露版本,又新增了9家开立账户,试点业务机构与账户数量的持续扩容,继续为释放个贷不良转让市场规模助力。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总局持续规范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渐进式影响着不良贷款市场的增量及增速,同时个贷处置流程与手段的日益规范化,也将让不良处置市场的粗放生长将成为过去。
在大浪淘沙之后,规范经营的主体机构将立于潮头。
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同比、环比齐走高
10月16日,银登中心公告了2024年第三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数据,公告挂牌总体数额合计1627.1亿元,成交额合计1276亿元,今年又一个千亿市场就此诞生。
无论是从成交总额还是成交数量上,第三季度的不良转让业务整体运行同比、环比齐齐走高。
从成交数据上来看,批量个人业务仍领跑市场。三季度批量个人业务成交额为546.6亿元,占比84.74%,是单户对公业务与批量对公业务成交额之和的5倍多。从季度走势来看,批量个人业务同比增长96.27%,环比增长56.7%。
在个人业务资产类型结构上来看,信用卡透支、个人消费贷款仍占比较高,合计占总额的近90%,其中信用卡透支在成交额与占比上均有上升,成交额262.2亿元,占比48%。
就成交平均折扣率及平均本金回收率来看,2023年第三季度平均折扣率为5.8%,平均本金回收率为9.4%,从走势上看,两指标全年均呈上涨趋势。按照资产类型划分,个人经营类贷款本金回收率最高,为12%,其余依次为多种资产组合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与信用卡透支。按逾期时间来看,逾期时间在一年以下的,平均本金回收率最高。
据银登中心数据,2023年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公告挂牌金额合计1588.2亿元(口径:未偿本息),今年截至三季度,挂牌金额合计(1627.1亿元),在市场规模上已远超去年水平。此外Wind数据统计,股份制商业银行2024年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合计为4,978.04亿元,排名前5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均超600亿元,其中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最高,为747.58亿元。同时据10月14日银登中心公布的最新一期“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已有967家开立机构,据9月公布名单又新增了9家个贷开立账户。
不难看出,无论是从市场规模增长上看,还是从开立机构增量来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仍处在加速期。
此外较银登中心以往的业务统计数据公告,本次三季度的业务公告在公布口径与方式做出了较大创新。
第一是划分标准的变动。本次数据披露以业务运行情况为划分标准,对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整体情况、批量个人业务运行情况、单户对公业务运行情况、批量对公业务成交额进行了细致分析,更加直观的反应了不良贷款转让的情况。
第二是统计口径的变动。在整体业务统计口径中,加入了“未偿本金”标准,更加全面的反应了不良市场资产的规模。就拿2024年三季度数据来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总体成交数额按照“未偿本金”口径为414.3亿元,按照“未偿本息”口径为645亿元,在两个统计口径之下数额之差,可以对不良资产规模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此外公告也在披露数据项目上作出了创新,首次将“活跃受让方机构”作为披露项目。银登网称这是该季度受让批量个人业务项目数最多的前十大机构,其中包括天津滨海正信资产管理公司、江西瑞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吉林省盛融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昆朋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国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国瑞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长沙湘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火栗网特聘高级研究顾问彭城告诉本报记者:“此次公告采用的创新口径与方式均是根据已有的业务数据和分类细化而来的,是对现有数据的进一步整理和公布。”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口径细化,加强了市场对不良贷款业务的了解。
新监管形势下行业面临挑战
但千亿规模的不良贷款市场的膨胀发展并非是一个良好积极的金融安全信号。近年来监管与行业相继出手,遏制不良贷款生成速率,加强风险管理,整顿行业乱象,这令行业主体机构都将面临新的挑战。
参与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行业主体包括出让方与受让方,出让方以股份制银行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受让方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为主。
从不良资产出让方来说,也即卖包方,正在面临新的监管要求。今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为规范股份制银行等三类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发布“54号文”,其中将“资产质量迁徙情况、处置前不良贷款形成率、担保增信类互联网贷款业务在代偿赔付前的逾期贷款形成率”三个新增的考核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的要求。
本次监管提出的不良贷款生成率是衡量银行资产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银行在报告期内新增不良贷款的速度和规模,对于评估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能力和资产质量状况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方式为: (本期新增不良贷款余额+本期不良贷款核销) / 前期末总贷款余额。
此次监管机构的调整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谈及未来市场的走势,彭城坦言:“未来银行通过快速核销、三方代偿以快速降低不良率的方式将不再具有意义,这对金融机构个人贷款发放的底层逻辑带来重大影响,进而影响个人信贷业务的发放,远期来看,这将逐渐影响个贷不良市场的增量及增速。”
此外,彭城还从不良处置、投资资本角度对市场走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说道,不良资产受让方——不良处置行业也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整顿,无论是传统方式催收还是科技催收手段,合法催收、规范催收是首要满足的,也是必须满足的。行业整顿将令市场走向规范化,以往粗放的生长方式将成为过去式。同样的在买包领域,“低买高卖”的投机行为将大大减少,耐心资本会更多的进场,看好中长期的投资回报。
在大浪淘沙之后,规范经营的主体机构将立于潮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